進口多肉的亂象之一:糖心 中芯顏色偏紅,稱之為糖心。賣家簡短的糖心說明,原以為是什麼新品種,結果可能只是多肉生長的樣態之一,葉子養得夠肥、太陽一曬就紅了。 像夏天買的草莓冰沙,不是進口肉,沒有糖心,但入秋後感知天氣急速增肥,就有糖心了。 後來同好跟我說,糖心是只狀態,不是品名,很多多肉都會有,控養的好才會出現。 2024夏天粉嫩沒有糖心,但下圖2024年秋天出現糖心。
一位芬蘭女孩來環島,第一站不衝城市也不逛夜市,目標是山邊遺世獨立的百年三合院——新竹羅屋書院,小島獨有的東方古典美,從此成了她身上皮膚刺青的一部分。
羅屋書院的特別,歐洲女孩的驚訝,我們懂。因為第一次採訪時,古宅的屋脊雕著花鳥瑞獸,窗樑裡刻著傳統神話,抬頭便看得到,寺廟才有木雕、泥塑、剪黏等裝飾藝術。
這裡,究竟是民間還是廟宇?
「羅屋書院是關西羅氏家族的私塾。1901年興建時,祖先從海外千里迢迢進口台灣沒有砂岩、泉州白石等建材,花了12年才完工,工藝水準極高。」講起老宅身世,管理人羅仕龍的臉上有驕傲有疼惜。傳統三合院的公廳大門窗戶多是木造,羅屋書院不一樣,用大塊巨石雕刻的「四聘圖」當窗戶。「我們都戲稱它是四格漫畫,這座書院充滿趣味,像是樑上的麒麟木雕,外型圓潤不威嚴,可能營養好、吃多變胖了。」
羅家是關西重要家族,清乾隆時期,祖輩從廣東蕉嶺梅縣渡海來台,落腳關西上南片開墾。日本時代,家族傳奇人物羅碧玉開創「台灣紅茶公司」,規模台灣首屈一指,羅碧玉也是當年台茶外銷的重要人物,戰後投資開採石灰石,帶動台灣水泥發展。
為了教育子孫,羅碧玉不惜鉅資興建羅屋書院當作私塾,戰火下,一度充當小學教室,也曾出借給關西天主堂幼稚園使用,只是隨時代變遷,不再需要私塾,書院漸漸大門深鎖。
讓深鎖的書院再度開門迎賓的關鍵,是羅家後代羅仕龍,對書院有著深厚感情。
「不是所有老屋都值得被保存。如果只是一般三合院,我一樣會對它有感情,但不會辭職來保護推廣它。」
我們很喜歡羅仕龍的想法。每一間老屋的感情都是無可取代的,但從都市發展、文化等角度來看,不是每一間老屋都非留不可。
格局一堂四橫的羅屋書院,舊稱上南片的「河背大樹下新屋」,這座老屋無論是工藝成就、文化意涵,放在台灣歷史上,都是有價值的。
但這個價值不能只是光保留而已,否則也是廢墟空屋一間。
羅仕龍很有想法,他一邊修房子,一邊與關西在地人士用心交流,畢竟老屋若想永續,不能獨善其身,必須活用、與外界相呼應才行。你好我好,一起共好,在羅仕龍的推動下,羅屋書院如今不僅是辦桌吃飯、地方輕旅行的景點,還可以辦茶席、演客家戲,當作藝文活動的重要舞台。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的高潮是胡德夫、陳明章及陳永淘,來書院舉辦三大吟遊詩人音樂會。
這些不是一夕發生,是羅仕龍經營9年的成果,他說,每個地方都有它的特色,要怎麼處理、施力,沒有標準答案,「藝文活動不是旅遊美食,叫好不叫座很正常,文化是慢慢的,不是立竿見影,但這是非常有意義的事,我們會一直做下去。」
離開前,他的這些話,我們一直咀嚼在心。
文:Selina 圖:影巷26號 Dino、Ian
(文圖、未經授權,禁止任何形式下載引用)
👉看更多:
別人不用的花我敢用!改變偏見的廟會花車王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