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日本租的房子是 27 平方米的單人套房ワンルーム,文京區,月租 8 萬日圓,在東京 23 區屬於中價位,但在外國人租房費用裡,屬於中低價位。 (據統計,2025年 23 區的單身物件平均月租 9 萬 6316 日圓,家庭是 23 萬 1762 日圓。) 昨天民宿來了一個倫敦女孩,下周二要涉谷的學校要開學了,才緊急抵達東京開始找房;她的英語不動產公司介紹租房時,同樣從 1DK / 1LDK 起跳(傢具網路全),月租 10 幾萬日圓。這讓我想起,在台灣,留學代辦介紹的房仲也是這樣,物件從 1DK 起跳、月租14萬起跳。其實,生活起居豐儉由人,我這一年的存錢還不夠讓自己當大爺,所以能省就省,住簡單小房就好。 日本和台灣和不一樣的是,第一次租房簽約時,除了首月房租以外,有不少管理費、押金等東加西加的費用,全部合計叫「初期費用」,同樣的月租,初期費用也會差很大。要記得,計算一年的房租是否便宜,要用一整年的花費來算,而非只看一個月租金。 像下面有兩張估價書,同一區同樣月租 7 、 8 萬的房子,一間初期費用破 40 萬,一間不到 30 萬(我的房子第一次估價時),這差價可以拿去買冰箱家電了。 我的電梯套房的初期費用估價書:27萬。 同區同類型的其他套房初期費用估價書:40多萬。 為什麼會如此? 首先了解初期費用有哪些? 日本租房,除了房租和管理費(共益費)以外,還有敷金(押金)、禮金(給房東的謝禮)、仲介費、保證公司費用、換鑰匙費、火災保險、 24 小時生活支援費用、驅蟲消毒費、室內清掃費等,相當月租的 4 ~ 6 個月,而且這筆初期費用是不退還的,所以,日本人通常不喜歡搬家,換住處的成本太高了。 我來東京找房前,有位脆友嗆我說,有很多免敷金、禮金的物件可以找,還拿出關西租房網站佐證他的說法。哈!租賃市場每年都會變化,不同的城市有不同市況。東京 23 區的確也有不用敷金、禮金的物件,但那不一定是好物件,也不一定願意租給外國人。 往下講之前,請先了解日本租房的幾個重點: 1. 房型與格局 日本的租房格局通常以「數字 + 字母」表示,主要有: ワンルーム( One Room ):有簡單廚房衛浴的房間,適合單身租客。 1K ( K = Kitchen ):數字代表臥室數量,比ワンルーム多了一道門或空間設計上有隔開廚房和臥室。 1DK / 1LDK : 1DK ...
「無臉男會在裡面嗎?」這個美到像《神隱少女》的場景,不少人猜對了!的確是舊三貂嶺隧道!(三貂嶺自行車步道)
座落於北台灣牡丹與三貂嶺之間,這處結合舊三貂嶺隧道、三瓜子隧道修築而成的三貂嶺自行車步道新景點,總長約3.1公里,有個「時空暗線」(Dark Line)的美稱。
此趟我們是跟風,因為被水鏡倒影美照燒到,趕緊上網預約參觀,沒想到,渾然天成的感動從踏進積水看見蝌蚪開始,一場奇遇從洞口一路延伸到隧道內。
千萬別打破沈默,百年隧道之行,低頭有蝌蚪,抬頭有蝙蝠,聽聽久違的火車聲、山風聲、水流聲,讓紛亂的五感獲得安頓。
架高的鋼筋步道上,間接的微光讓礦坑歷史一路幽微展開,坑道上有日本時期的紅磚牆、運煤車經過燒焦的黑色遺跡,部分洞壁上閃著粼粼金光,水流過了鐘乳石、流過了紅棕礦石。
超美的三瓜子隧道北口水鏡倒影,要感謝當初景觀建築師吳忠勳與法國團隊堅持採用生態工法,不用水泥整治隧道漏水問題,不用柏油鋪路,無畏質疑,大膽採用架高的鋼筋步道保護了原始地貌、礦坑歷史,而且不只路徑舖面,連座椅、扶手、車架、資訊看板及里程指標等都是鋼筋做的,材質單一不做作。
據說,隧道改建工程相當困難。
舊三貂嶺隧道、三瓜子隧道建於日本時代,日本人為了挖煤礦而開發鐵道,隧道口上還有當年的台灣總督題字「至誠動天地」,示意施工的艱困與決心;二戰以後礦業沒落,舊三貂嶺隧道成了宜蘭線的一環,後來因為寬度不足、鐵道改道,在1984年停用。
隧道封閉40年,環境並沒有靜止改變,荒煙漫草取代了昔日的礦車,雨水積水滲進洞內,水路滋養了植物、動物,隧道變棲地,若要改建防水,採取傳統工法,會付出相當大的生態滅絕代價。
不少瑞芳當地居民、文史工作者,從10多年前起就呼籲保留被封閉的舊三貂嶺隧道、三瓜子隧道。瑞芳龍鎮里里長林文清也是其中一員,如今和許多當地里長一樣,對生態工法保存的鋼筋自行車道十分肯定。
他表示,初期有不少負面新聞,或許有人會覺得怎麼會改建成「有縫」的自行車道,非常詭異、覺得規劃是否有問題?但走進裡面才會發現工程用心,善用隧道所產生的水路,而不是強制採用水泥防堵隧道漏水的問題,才有如今的美景。
![]() |
2013年時三瓜子隧道北口情形,下面是題字,也就是現在有水鏡倒影的北口。林文清提供 |

他表示,初期有不少負面新聞,或許有人會覺得怎麼會改建成「有縫」的自行車道,非常詭異、覺得規劃是否有問題?但走進裡面才會發現工程用心,善用隧道所產生的水路,而不是強制採用水泥防堵隧道漏水的問題,才有如今的美景。
這是台灣的工程奇蹟,保存了文化資產,重現原始樣貌,尊重了自然的力量,台灣的景觀建築實力與內涵在往上提升了一層。

PS,舊三貂嶺隧道之外,附近還有三貂嶺古道、瀑布等許多景點,不過我們走魚寮路,往碩仁國小停車場方向,到路邊的山寓咖啡喝咖啡。山寓咖啡走廢墟風,但不是「做作工地風」,讓我們過了一個悠閒的上午。
「三瓜子隧道及三貂嶺舊隧道」預約參觀網址點這裡
文:Selina 圖:影巷26號 Dino

PS,舊三貂嶺隧道之外,附近還有三貂嶺古道、瀑布等許多景點,不過我們走魚寮路,往碩仁國小停車場方向,到路邊的山寓咖啡喝咖啡。山寓咖啡走廢墟風,但不是「做作工地風」,讓我們過了一個悠閒的上午。
「三瓜子隧道及三貂嶺舊隧道」預約參觀網址點這裡
文:Selina 圖:影巷26號 Dino
(文圖、未經授權,禁止任何形式下載引用)
👉看更多: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