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在日本租的房子是 27 平方米的單人套房ワンルーム,文京區,月租 8 萬日圓,在東京 23 區屬於中價位,但在外國人租房費用裡,屬於中低價位。 (據統計,2025年 23 區的單身物件平均月租 9 萬 6316 日圓,家庭是 23 萬 1762 日圓。) 昨天民宿來了一個倫敦女孩,下周二要涉谷的學校要開學了,才緊急抵達東京開始找房;她的英語不動產公司介紹租房時,同樣從 1DK / 1LDK 起跳(傢具網路全),月租 10 幾萬日圓。這讓我想起,在台灣,留學代辦介紹的房仲也是這樣,物件從 1DK 起跳、月租14萬起跳。其實,生活起居豐儉由人,我這一年的存錢還不夠讓自己當大爺,所以能省就省,住簡單小房就好。 日本和台灣和不一樣的是,第一次租房簽約時,除了首月房租以外,有不少管理費、押金等東加西加的費用,全部合計叫「初期費用」,同樣的月租,初期費用也會差很大。要記得,計算一年的房租是否便宜,要用一整年的花費來算,而非只看一個月租金。 像下面有兩張估價書,同一區同樣月租 7 、 8 萬的房子,一間初期費用破 40 萬,一間不到 30 萬(我的房子第一次估價時),這差價可以拿去買冰箱家電了。 我的電梯套房的初期費用估價書:27萬。 同區同類型的其他套房初期費用估價書:40多萬。 為什麼會如此? 首先了解初期費用有哪些? 日本租房,除了房租和管理費(共益費)以外,還有敷金(押金)、禮金(給房東的謝禮)、仲介費、保證公司費用、換鑰匙費、火災保險、 24 小時生活支援費用、驅蟲消毒費、室內清掃費等,相當月租的 4 ~ 6 個月,而且這筆初期費用是不退還的,所以,日本人通常不喜歡搬家,換住處的成本太高了。 我來東京找房前,有位脆友嗆我說,有很多免敷金、禮金的物件可以找,還拿出關西租房網站佐證他的說法。哈!租賃市場每年都會變化,不同的城市有不同市況。東京 23 區的確也有不用敷金、禮金的物件,但那不一定是好物件,也不一定願意租給外國人。 往下講之前,請先了解日本租房的幾個重點: 1. 房型與格局 日本的租房格局通常以「數字 + 字母」表示,主要有: ワンルーム( One Room ):有簡單廚房衛浴的房間,適合單身租客。 1K ( K = Kitchen ):數字代表臥室數量,比ワンルーム多了一道門或空間設計上有隔開廚房和臥室。 1DK / 1LDK : 1DK ...
你能想像沒有冰箱的年代嗎?或是想像炎夏在外,沒有飲料可買,汗流浹背、感覺五臟六腑快燒掉了,此時,來一支枝仔冰、或一碗手打綿綿冰,那股透心涼,能讓火大、無望的人生瞬間得救。
「枝仔冰2角就有賣了,一枝2角,3支5角,人客就會買3支。綿綿冰同期的,50年前就是秤斤賣,遇到廟會或農忙割稻子,客人一次注文至少一桶。」三美冰店由第一代葉春綢創立,她年輕時替人打工賣冰,學得製冰技術,後來在苗栗大山的市場外,租屋賣冰養家。
「若要有錢,第一賣冰,第二當醫師。」這句俗語於三美冰店而言,只對了一半。沒有飲料的年代,生意興旺,三美冰店的店面很快從租到買,從大山搬遷到後龍鎮上,媳婦陳招治嫁進來後,跟著先生、婆婆一起做冰還房貸,然而,冰品只能賣夏天,到了冬天,一家就得各自打零工。
個性堅忍、勤快的媳婦陳招治,是三美能撐到今天的主要支柱。命運無情,1990年,43歲的先生兼差養豬發生意外,豬圈漏電被電死。
「先生很早就走了,若不是婆婆幫忙養4個孩子,把我當女兒一樣疼,我也撐不下去。」喪偶時不到40歲,傷痛難以對人言說,為了小孩,只能加倍忍耐做冰賺錢,幸好孩子們很孝順,順利長大成人。「講起來,她就是欠一個伴!」聽到婆婆的這句話,陳招治眼眶更紅了,一個失去獨子、一個守寡30多年,婆媳倆講起傷心事,惺惺相惜,同樣堅強硬是不讓眼淚流下來。
在罐頭飲料興起前,三美的冰可以熱銷到不少雜貨店、各個學校,生意好到要請人手;但後期各式冰品競爭,飲料崛起,古早味的枝仔冰、綿綿冰漸漸被遺忘,好光景雖然不在,在地人還是捧場。
「我們的四果冰,一支賣18元,不怕考,考不倒!」陳招治露出自信又驕傲的笑容,手腳俐落地切著一早兒子去市場買的鳳梨,這天,她要處理一百斤的鳳梨,還要顧著爐上白煙滾沸的紅豆湯。
「阮這是古早味,從原料開始做,有人推銷罐頭鳳梨、芋仔香精、一些速成材料給我,我都不要,我還是覺得新鮮的卡好吃,我還是憨憨啊削、憨憨啊做,比較實在。」
「阮這是古早味,從原料開始做,有人推銷罐頭鳳梨、芋仔香精、一些速成材料給我,我都不要,我還是覺得新鮮的卡好吃,我還是憨憨啊削、憨憨啊做,比較實在。」
從削皮、煮料、配料、冰凍、包裝,一支枝仔冰才能完成,這還不包括綿綿冰,靠著「憨憨啊」的精神,她夏天日做10幾個小時。
「我們的四果冰,配料有鳳梨、紅豆、烏梅及花生。以前是用木瓜絲蜜餞,現代人不愛吃,改用鳳梨取代,賣得更好。」
店裡的冰有十幾種,包括紅豆牛奶、綠豆牛奶、芋頭、花生牛奶、鳳梨冰,除了百香果、草莓使用果醬外,其他全都從新鮮原料做起。
「做冰很多工作要做,手腳不快的話,做不完。」66歲的陳招治講話快、做事也快,婆婆年紀大了,無法幫忙做冰,但還是幫忙招呼店頭,「婆婆91歲了,到現在還會幫我煮飯,真的很感謝她!」
如今二兒子二媳婦也開始學習做冰,夫妻倆除了在校外賣飯糰,也會幫忙採買水果。我們到訪的這天,跟著二兒子送一桶冰到小學,校園的販賣部禁售含糖商品,這天是母親節的特別社團活動日,老師自掏腰包請客。「好涼喔!」小學生們好奇打開冰桶時,情不自禁大喊出聲。
小學生們興奮的表情、店裡客人吃冰的模樣,那種幸福感真的會傳染,難怪陳招治說:「可以做好的冰給人家吃,就覺得很開心,看客人吃的很高興,就不會感覺到很累。」
拍完了辛苦的枝仔冰製作過程,我吃著酸甜的四果冰、嘴裡咬著小顆卻香脆的後龍花生時,確確切切的感受到一種清甜不膩、簡單卻踏實的快樂。
我心想,在吃浮誇、吃按讚的年代,三美的生意雖然不像早年那般興旺,但依舊有一批回味童年的死忠支持者,帶著下一代來吃,這些人臉上的笑顏,或許正是三美得以安然生存的原因吧。
三美冰店
苗栗縣後龍鎮勝利路29號
文:Selina 圖:影巷26號
(未經授權,禁止任何形式轉載引用)
👉看更多: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