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, 6 年級熟女放飛自我,預定到日本讀語校一年。當我決定不透過台灣代辦或房仲,自己飛到東京找房,馬上被「勸阻(恐嚇?)」:「外國人很難租房,你會後悔!」我不是有留學經驗的人,也不是財力雄厚的外國人,這是一場陌生的戰鬥!帶著焦慮與打仗的心情飛到東京,內心祈禱不要流浪太久,幸好看房 2 天就成功申請 23 區的理想物件。 日本語校開學是 4 月,多數學生在 3 月底以前會搞定房事。台灣的留學代辦或房仲也都是強烈建議先在台灣搞定房事,不管是申請學生宿舍或在外租房,像我這樣開學前 21 天飛到東京找房,就被留學代辦形容「很少人這樣做」,甚至有一個房仲勸告,「如果沒找到,每天的旅館費會讓你愈來愈心急!」 的確,我沒把握能找到心目中理想的物件,所以出發前,我做了大量功課,中文的、日文的,甚至日本不動產公司的 YT 影片也看。 飛到東京隔天,我跑了 2 個車站、接觸 5 家房仲、走了上萬步,在第 2 天租下 23 區內的理想物件:月租 8 萬、靠近學校、靠近車站、面積 26 平方公尺的電梯套房,而且,初期費用 27 萬日圓(在合理範圍,一般 40 萬日圓不稀奇),這結果被一位脆友形容是在地獄級的東京 23 區成功上岸! 事前準備:上網了解日本 租模式 我為何不在台灣先租房? 首先,在台灣有以下幾種租房模式: 1 ,到類似台灣 591 的 SUUMO 網站找房,或在願意租給外國人的租賃網站找物件。找到後透過網站聯絡對方,或詢問經營日本市場的中文房仲能否代租。 2 ,在社群網站(臉書或脆)列出需求,讓經營日本市場的中文房仲來接觸你。 3 ,避開 3 月租屋旺季,提前一個月飛到日本找房下訂再回台。 第一模式, SUUMO 讓我白高興一場! 浪費兩三天找了 2 、 30 個中意物件,透過網站聯絡刊登廣告的日本仲介,全部石沉大海; 第二模式, 上社群網站找在日的中文房仲,結果介紹來的 物件不是太遠、太小就是租金高; 至於台灣留學代辦、或專門租給外國人的房源網站,也遠超出預算。 我的租房條件是:「東京 23 區學校或車站附近走路 30 分鐘、 2 樓以上,月租 8 萬日圓,可以有押金,最好不要有禮金,初期費用合理。」這樣的條件不算太苛,也不算太寬鬆,考慮 3 月是日本搬家旺季、外國人不友善等因素,我也做好提高預算和萬一沒找到的備案。 據統計, 23 區的單身物件平均月...
拍打沖刷、潮起潮落,若非數千萬年的板塊運動,造就不了東北角獨一無二的岬彎地形,山與海纏綿上百公里,蘊藏著看不完的風景、說不完的故事。
我們沿海岸線一路奔馳,在濱海公路116公里處,轉進台灣最東邊的馬崗漁港,美麗壯闊的海蝕平台立刻映入眼前,上面點點黑影是來自四面八各路磯釣好手。

與海蝕平台相鄰的,正是東北角名產——鮑魚九孔養殖池,若從空中鳥瞰,筆直整齊、一格一格,很像在大海上開窗。
平靜、安靜、乾淨,馬崗漁港不大。
三兩艘漁船,當日往返龜山島及三貂灣捕漁作業;村裡的石頭屋有百年歷史,居民高齡化、人口外流凋零。但這樣偏僻的小漁村,卻吸引了白鷺、賞鳥人、貓兒、釣客、車宿浪人,甚至是新移民的熱愛,像是「馬崗街27號咖啡小館」的主人游伯軒。九份長大的游伯軒,2014年退伍後來馬崗漁港玩,看見村裡的阿公漁夫、阿嬤海女,守著傳統還在討海,不出海時就坐在門前閒話家常,物慾不高的他,愛上這裡的與世無爭,決定「島內移民」。這些年來,不少劇組前往馬崗取景,2021年,終有一第一條公車——856台灣好行黃金福隆線通往馬崗。隨著名氣愈來愈大,遊客也變多,幸好,這裡還沒有賣場、旅館或大量攤商進駐,力保純真是在地共識。
當地人說,在馬崗生活,全靠大海請客。
馬崗的海蝕平台廣闊深刻、水質清澈,生態超級豐富。富含綠藻的潮間帶,是鐘螺、螃蟹、寄居蟹的buffet樂園,不過,只要一點點人聲,牠們馬上躲進石縫裡。搶站海景第一排的釣客,無懼風吹日曬,哥們想要釣的不只是愛吃綠藻的黑毛、白毛,更是一種遠離煩憂的自在。
村裡的漁夫或海女,一早忙著下海採石花菜,豐收上岸後,大把大把地灑在自家空地或是港邊馬路上,根本不怕人偷。
文:Selina 圖:影巷26號 Dino
(版權所有,文章授權、合作請事先告知,禁各種形式節錄盜用。)
看更多: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