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口多肉的亂象之一:糖心 中芯顏色偏紅,稱之為糖心。賣家簡短的糖心說明,原以為是什麼新品種,結果可能只是多肉生長的樣態之一,葉子養得夠肥、太陽一曬就紅了。 像夏天買的草莓冰沙,不是進口肉,沒有糖心,但入秋後感知天氣急速增肥,就有糖心了。 後來同好跟我說,糖心是只狀態,不是品名,很多多肉都會有,控養的好才會出現。 2024夏天粉嫩沒有糖心,但下圖2024年秋天出現糖心。
拍打沖刷、潮起潮落,若非數千萬年的板塊運動,造就不了東北角獨一無二的岬彎地形,山與海纏綿上百公里,蘊藏著看不完的風景、說不完的故事。
我們沿海岸線一路奔馳,在濱海公路116公里處,轉進台灣最東邊的馬崗漁港,美麗壯闊的海蝕平台立刻映入眼前,上面點點黑影是來自四面八各路磯釣好手。
與海蝕平台相鄰的,正是東北角名產——鮑魚九孔養殖池,若從空中鳥瞰,筆直整齊、一格一格,很像在大海上開窗。
平靜、安靜、乾淨,馬崗漁港不大。
三兩艘漁船,當日往返龜山島及三貂灣捕漁作業;村裡的石頭屋有百年歷史,居民高齡化、人口外流凋零。但這樣偏僻的小漁村,卻吸引了白鷺、賞鳥人、貓兒、釣客、車宿浪人,甚至是新移民的熱愛,像是「馬崗街27號咖啡小館」的主人游伯軒。九份長大的游伯軒,2014年退伍後來馬崗漁港玩,看見村裡的阿公漁夫、阿嬤海女,守著傳統還在討海,不出海時就坐在門前閒話家常,物慾不高的他,愛上這裡的與世無爭,決定「島內移民」。這些年來,不少劇組前往馬崗取景,2021年,終有一第一條公車——856台灣好行黃金福隆線通往馬崗。隨著名氣愈來愈大,遊客也變多,幸好,這裡還沒有賣場、旅館或大量攤商進駐,力保純真是在地共識。
當地人說,在馬崗生活,全靠大海請客。
馬崗的海蝕平台廣闊深刻、水質清澈,生態超級豐富。富含綠藻的潮間帶,是鐘螺、螃蟹、寄居蟹的buffet樂園,不過,只要一點點人聲,牠們馬上躲進石縫裡。搶站海景第一排的釣客,無懼風吹日曬,哥們想要釣的不只是愛吃綠藻的黑毛、白毛,更是一種遠離煩憂的自在。
村裡的漁夫或海女,一早忙著下海採石花菜,豐收上岸後,大把大把地灑在自家空地或是港邊馬路上,根本不怕人偷。
文:Selina 圖:影巷26號 Dino
(版權所有,文章授權、合作請事先告知,禁各種形式節錄盜用。)
看更多: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