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, 6 年級熟女放飛自我,預定到日本讀語校一年。當我決定不透過台灣代辦或房仲,自己飛到東京找房,馬上被「勸阻(恐嚇?)」:「外國人很難租房,你會後悔!」我不是有留學經驗的人,也不是財力雄厚的外國人,這是一場陌生的戰鬥!帶著焦慮與打仗的心情飛到東京,內心祈禱不要流浪太久,幸好看房 2 天就成功申請 23 區的理想物件。 日本語校開學是 4 月,多數學生在 3 月底以前會搞定房事。台灣的留學代辦或房仲也都是強烈建議先在台灣搞定房事,不管是申請學生宿舍或在外租房,像我這樣開學前 21 天飛到東京找房,就被留學代辦形容「很少人這樣做」,甚至有一個房仲勸告,「如果沒找到,每天的旅館費會讓你愈來愈心急!」 的確,我沒把握能找到心目中理想的物件,所以出發前,我做了大量功課,中文的、日文的,甚至日本不動產公司的 YT 影片也看。 飛到東京隔天,我跑了 2 個車站、接觸 5 家房仲、走了上萬步,在第 2 天租下 23 區內的理想物件:月租 8 萬、靠近學校、靠近車站、面積 26 平方公尺的電梯套房,而且,初期費用 27 萬日圓(在合理範圍,一般 40 萬日圓不稀奇),這結果被一位脆友形容是在地獄級的東京 23 區成功上岸! 事前準備:上網了解日本 租模式 我為何不在台灣先租房? 首先,在台灣有以下幾種租房模式: 1 ,到類似台灣 591 的 SUUMO 網站找房,或在願意租給外國人的租賃網站找物件。找到後透過網站聯絡對方,或詢問經營日本市場的中文房仲能否代租。 2 ,在社群網站(臉書或脆)列出需求,讓經營日本市場的中文房仲來接觸你。 3 ,避開 3 月租屋旺季,提前一個月飛到日本找房下訂再回台。 第一模式, SUUMO 讓我白高興一場! 浪費兩三天找了 2 、 30 個中意物件,透過網站聯絡刊登廣告的日本仲介,全部石沉大海; 第二模式, 上社群網站找在日的中文房仲,結果介紹來的 物件不是太遠、太小就是租金高; 至於台灣留學代辦、或專門租給外國人的房源網站,也遠超出預算。 我的租房條件是:「東京 23 區學校或車站附近走路 30 分鐘、 2 樓以上,月租 8 萬日圓,可以有押金,最好不要有禮金,初期費用合理。」這樣的條件不算太苛,也不算太寬鬆,考慮 3 月是日本搬家旺季、外國人不友善等因素,我也做好提高預算和萬一沒找到的備案。 據統計, 23 區的單身物件平均月...
現代人到誠品或蔦屋不是為了看書,是為了喝咖啡、逛空間、增加文青氣質,但日本19世紀江戶時代,從百姓、商人以及花街女郎,可是非常認真的愛讀書,而且還有租書小販到府服務,介紹水果日報或情色A書,生意興隆。 有的用包巾有的用木箱,但共同點是小販一次出門背的書超多。 沒電視手機的江戶時代,看書是唯一的娛樂,因為買書太貴,所以大部分的人只能租書來看。因此,被稱為「移動的圖書館」的租書小販,會背著比自己的頭還要高的書到處跑,這次介紹的,就是他們的故事…… 據記載, 1808 年租書小販多達 6550 人,由此可知江戶時代的租書市場有多大。一個租書小販固定有好幾百位相熟的老主顧, 他們 每天上路巡回跑,而且深知客戶口味,喜歡搞笑滑稽、神鬼傳奇、還是政要八卦或情色 A 書之類的禁書,定期到府推薦介紹,並將之前出租的書給收回。 生活在江戶時代,租賃業很流行,很多東西不只書本,連棉被、鍋碗都要用租的。一來是因為當時火災頻繁,二來是因為江戶房子狹小,只有 4 疊半(約2坪半),全家人擠在 4 疊半生活、睡覺、煮飯,很多東西都是需要用時才去借。 在沒有機器印刷之前,刻板印刷的書籍費工、費時、昂貴,印一本書的成本至少要 1 、 2 萬日圓,和 LV 一樣是奢侈品。因此當時的書店,比較像是「租書店」,店家向出版商買原版書,再租出去。然而,這些租書店不會只等客人上門,也會背著書去找客人,同時,也有不少個體戶的租書小販,靠租書過活。 一般來說,租書價格是書本定價的十分之一,依照出租天數長短計價,塗鴨要罰錢。名家作品比較貴,著名作家的井原西鶴「好色一代男」,租金要好幾千日圓,不出名的作家的 A 書約 2 、 3 千日圓。更貴的文學作品也有,像《南總里見八犬傳》就是在那時閱讀風氣興盛下誕生的作品。 小販們向遊女們介紹最近有什麼好看的。 有人形容租書小販的經營頭腦不輸現代亞馬遜,會調查當下什麼書流行,精準知道客戶口味;也像黑貓宅急便一樣,將書本送到府,非常貼心,其實,對租書小販來說,每次出門要扛的書很多(身家都在上面),如果押錯寶也是會破產的,不得不小心。 伸延閱讀: 絕美佛寺請鬼拿藥單?比叡山「驅魔月曆」秒殺 文:Selina 圖:日本古書 (未經授權,禁止任何形式下載、引用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