進口多肉的亂象之一:糖心 中芯顏色偏紅,稱之為糖心。賣家簡短的糖心說明,原以為是什麼新品種,結果可能只是多肉生長的樣態之一,葉子養得夠肥、太陽一曬就紅了。 像夏天買的草莓冰沙,不是進口肉,沒有糖心,但入秋後感知天氣急速增肥,就有糖心了。 後來同好跟我說,糖心是只狀態,不是品名,很多多肉都會有,控養的好才會出現。 2024夏天粉嫩沒有糖心,但下圖2024年秋天出現糖心。
開車從交流道下來到苗栗通霄,稍微注意一下,不難發現沿路有不少佛像雕刻、藝品雕刻工廠,有些招牌早已褪色斑駁,透露年代悠久,然而,這次我們走訪的禾豐工藝,不是一般的木雕工廠,而是木魚工廠,廠裡堆滿木魚半成品。 禾豐工藝的負責人張華龍說,家裡是從爺爺那代開始做木雕,父親張平見年輕時也學做木雕,與雕塑大師朱銘還是同門師兄弟,不過,朱銘離開通霄後,改走雕塑,而張平見後來專攻木魚。 「年輕時,我不太敢和別人說家裡是做木魚的。」以前若有人問張華龍,你們家做什麼?他不太敢回答是做木魚的,因為相比木雕廠,木魚在一般人的印象中,是枯燥樸實無華的,但歲月與年紀會改變一個人,隨著他接下父親的木魚工廠,開始接手製作木魚,他深深愛上了木魚。 張華龍告訴我們,三義的木雕師傅很多來自通霄,在 1960 到 1980 年代,苗栗通霄的木雕產業發達,外銷興盛,木雕師傅薪情很好,不少日本人喜歡台灣做的木雕藝品、佛像藝品,特地來台灣採購,但隨著日本經濟泡沫化、大陸開放探親工廠外移,木雕產業沒落,師傅也漸漸凋零,找不到年輕人想學。 在苗栗,有 4 家專做木魚的工廠,歷史超過 40 年,除了內銷也接大陸、日本外銷訂單。張華龍解釋,同樣都是佛教國家,大陸和台灣在木魚的用法上一致,但日本就不一樣了,「在日本,當親人往生時,會請出家人誦經,誦經時敲的那一顆木魚,會連同往生者一起火化掉。」 在日本,木魚不只是陪葬品,也承載著經文和祝福,陪已逝親人安心上路;每一場喪禮的木魚大小沒有固定,大或小和逝者家族的地位、財富、喜好有關。 張華龍表示,木魚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宋朝,那時不叫木魚,稱為魚梆或魚鼓,吊在寺院的齋堂,是集合僧眾的傳聲工具,傳到明朝,才有「彌團型」的木魚出現,主要作為頌經時的敲擊法器。台灣找不到魚梆或魚鼓,但在大陸或日本都還看得到。 魚梆或魚鼓的腹部因為長年被敲擊,敲久也會破掉。 IG trzk1104提供 每一顆木魚,都是由老師傅一刀一槌雕刻出來,有魚形有龍形,龍形象徵吉祥,魚形則是佛教勉勵修行之人,學習佛法要像魚一樣,睡覺時也不閉眼,不分晝夜學習、精進。 對張華龍父親張平見來說,相較神像或藝品雕刻,木魚的雕刻面積沒那麼大,複雜度沒那麼高,但木魚作為佛教法器,傳聲至為關鍵。 每當有佛寺要安放大木魚的時候,張華龍或父親張平見要去現場調音,根據寺廟殿