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

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18的文章

最新文章

《6年級熟女fighting!東京租房實戰記2》從看房到下訂只花1天 日本人的嫌惡可能是你的機會

  租房過程 第一天 :看了兩間房,雖符合條件,但有缺陷(如陡峭樓梯、空間狹小) 第二天 :與不同房仲接洽,但被要求 日本手機門號 ,導致無法看房 最終決定 :選擇一棟 27 ㎡ 的電梯華廈,交通便利且公設佳 ,雖未能看房,但整體符合預期 2025 年,我計畫在東京學習日語一年,學校 4 月開學,因此 3 月 17 日飛到東京找房。隔天開始,我馬上與預約好的房仲商談,實際找房 2 天,跑了 2 個車站、接觸 5 家不動產( 3 家預約、 2 家直接登門拜訪),走了上萬步,在第二天就決定了一間符合條件的電梯華廈。這樣的結果,我很感恩! 第一日:正式展開租房行動 第一天上午,我來到一家非連鎖的不動產公司,接待我的店長外貌神似日本偶像,態度非常有禮,但也十分直接。他再三強調:「外國人在租屋旺季,能選擇的物件非常稀有。」他的強調讓我想到日本製造的壓縮機「稀有」廣告 …… 他問我哪些條件可以退讓,哪些不能。我表示租金可以調整,但希望物件距離學校或車站步行 30 分鐘內,且最好能在 4 月上旬開學前入住。 然而,講了半天,他最終只拿出一個物件 —— 一間帶有樓中樓的房間。雖然他很帥也很誠懇,但這個物件我不太喜歡,因為房間本就不大,還得每天爬樓梯上床,租金也不低。 只能說再考慮看看。 第二日:關鍵決定的一天 下午,我前往 エイブル( Able ) , エイブル 的佐間小姐非常親切,事先準備好我在網上指定的物件外,還介紹了幾個選項。 這次我挑選了兩個比較感興趣的物件: 木造一戶建二樓(可內見) 電梯華廈(房客仍在,無法內見) 佐間小姐耐心解釋每個細節,並親自開車帶我去看第一間房。該房約 16 ㎡,格局方正整齊,但扣除廚房與衛浴後,臥室空間僅能擺下一張雙人床和一張小桌子。不過,這間可以一周內入住,能讓我趕在開學前搞定租屋。 第二間電梯華廈雖然無法內見,但佐間小姐仍主動提議帶我去看外觀。電梯華廈的安全性與公共設施明顯優於一般公寓,擁有門禁、宅配箱、腳踏車停車場,整體條件相當吸引人。 意外的發現:樓梯陡峭與「鞋臭」鄰居 當天下午,我還臨時造訪另一個車站的 エイブル分店 ,因為我在網路上看到一戶建的空房,租金約 6 萬日圓,距離車站近,且位於商店街附近。 店長態度親切專業,了解我是外國人後,非但沒有...

從樹皮變繩子 古老蓑衣技法重現

做 蓑 衣要先做棕繩,割下來的棕櫚樹皮,馬上變成繩子!看簑衣國寶吳草塔示範時,真的有回到那個上廁所沒有衛生紙,只有草紙的年代。可以想像那年代什麼都不方便,卻又雙手萬能,不少用品都是用手做,相當神奇。 除了 蓑 衣、棕繩,棕櫚樹皮的產品還有天地掃、鞋子、拂塵等。 以前人掃地,掃把不是塑膠製,有些使用棕櫚樹皮,柔靭有彈性,不容易壞,可以掃好幾年。 還有一種比較小支的天地掃,阿伯說是清理金身、香爐使用,當然也可以拿來清鍵盤,相當可愛。 至於高僧鞋,阿伯加了一點宗教色彩,說那款式以前是高僧穿的,一般人穿了會頭暈。不過當他示範穿上去,他好像也沒頭暈……哈哈哈,阿伯這種微迷信挺可愛的! 但阿伯有一樣產品就不是迷信了,偶爾廟宇或法師會向他買天筆、拂塵。他拿起像女人頭髮般、又長又柔順的拂塵,學法師唸咒:「子丑寅卯時 #%$@%……賜我法身遊四海,送給大家平安喔……」 他唸什麼實在聽不懂,即興發揮的鄉土喜感挺有趣,他憶起以前有行腳節目來採訪他,他也是這樣玩,收視還拿冠軍,就有人建議他去當藝人,「我才不要哩,我是賣 蓑 衣的。」他最愛的還是簑衣。 我們是在2017年的秋天,紀錄了 蓑 衣國寶吳草塔的叫賣生活,近日他得知他中風,剛從鬼門關前回來,右手麻痺,努力復健,再早日再坐火車去擺攤…… 祝阿伯早日康復! 這支民俗紀錄輕鬆有趣,大家可以收看影片,認識一下阿伯厲害的手工,日後若在大甲遇到他,可以和他聊幾句,他會很開心喔。 攝影:Dino 企劃:Selina  出品: 影巷26號    (版權所有,未經授權禁任何形式使用) #簑衣   # 吳草塔   #而今 #影巷26號 相關報導: 蓑衣旅人 流浪全台灣專訪

蓑衣旅人 流浪全台灣

更新消息: 今晚(02/23,9點多)和簑衣阿伯聯絡上,他很久才來接電話。 他中風了。 去年12月3日他從大甲收攤回楊梅的家時,買了一罐殺蟲劑回家,他先將殺蟲劑倒入盤子中,然後放到房間,怎知沒多久,那味道散開,他就發覺自己身體不對勁,正想離開,就動彈不得。 他在房間裡倒了3天,然後,等到自己有力氣後,才慢慢的像毛毛蟲那樣爬出房子,請鄰居幫忙叫救護車。 醫師診斷他中風了,住院治療20天才出院,如今由兒女照顧。他說自己的右手麻痺,目前無法再做簑衣,醫師要他復健。但因為手很痛,他已經2個多月,沒再去大甲擺攤。 他倒下前,家裡只剩下一些小件的、30公分大的、大件的簑衣,除非郵寄,不然要等到他身體好了,才能去賣。 原文: 「一百塊、一百塊啦!」老人叫賣聲,被狂風吹散。 大甲鎮瀾宮附近,老人就坐在車水馬龍的路邊,遊人如風,被吹來又吹去不停留,一些青仔叢,腳踩老人東西也沒知覺,偶爾聽見一聲「簑衣捏」,老人立展笑顏,誠懇又殷切的說:「一百一百啦、不然五十塊便宜給你,開市啦!」不合時宜的東西,只能姜太公釣魚,這一家子的大人,主要想讓小孩機會教育,看看這「古代人」穿的雨衣,購買興致不高。 「唐詩三百首聽過沒?天山鳥飛絕,萬徑無蹤影,獨舟簑笠翁,獨釣寒江雪。」這詩聽來有些不一樣,老人只讀到小學,記憶力有時不靈光,「那個戴斗笠、穿蓑衣、站在江邊的簑笠翁,就像一幅畫,很美捏……」 的確很美,但也很久遠。 攤子上,有當吊飾的小小簑衣,也有真人可穿的大簑衣,還有棕櫚掃把、清神桌的天地掃,琳瑯滿目。 「這進口的嗎?」有人問。 「自己做的,吃飽太閒擱!」句尾上揚的語音,是高雄彌陀人的特色,「吃飽太閒」,似乎在諷刺自己的命運。 老人名叫吳草塔,今年 75 歲,從中年做到老,如今是台灣最後一個做蓑衣的師傅。 「不要叫我國寶啦,國寶是第一代的,我是第二代。」爺爺時代就在做簑衣,年少時離鄉找工作,中年時上班的鐵釘工廠收了,便回鄉找叔叔學做簑衣,「一開始很好賣捏,一星期可以賣一件大件的。」 那年代台灣經濟騰達,迷大家樂,人人手頭闊綽之餘,流行買藝品收藏,古早手工簑衣好看又有辟邪說法,一下子生意做起來,「賣到差不多阿扁要做第一任總統之前,生意一下子衰退下來,很快捏。」他怎麼也想不到,一覺醒來,怎麼...